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导致一种肝脏疾病,它会导致人体肝脏变形坏死,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病情还可能进一步发展还可能演变为肝硬化或者肝癌。那么,乙肝怎么检查?什么人需要定期做乙肝检查呢?
乙肝怎么检查?要想检查是否有乙肝的感染,可以通过乙肝两对半或者是乙肝五项定量的检查来排除或者是确诊乙肝病毒感染。
通过乙肝两对半的检查,如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则可以排除乙肝病毒感染。
除了进行乙肝两对半,在确诊乙肝后,还需要进行乙肝DNA,肝功能,腹部彩超,甲胎蛋白,血常规等检查来进行整体的评估。
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进行评估,认为有抗病毒治疗适应症的,要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没有抗病毒治疗适应症的,休息好,定期的随访检查就可以。
什么人需要定期做乙肝检查?对于一些高危人群来说,定期进行乙肝检查能及时了解肝脏有无炎症活动,肝功能是否正常
1、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关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需要定期到医院检查乙肝病毒的指标,肝功、B超等,一般为半年一次。
乙肝病毒携带者随着病毒感染时间的延长、年龄的增加,尤其是在45岁之后,肝硬化的发病概率明显增加,必须高度重视、定期检查。
2、乙肝传染高危人群
近半个月至六个月内曾与乙肝患者有过密切接触,如不小心输入乙肝患者的血,与乙肝患者有过性生活或是使用过消毒不严格的医疗器械等,都要严格筛查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感染的情况。
温馨提示:除了一些高危人群,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建议3~5年左右就做一次乙肝抗体检测,一旦发现抗体滴度下降,方便及时补种乙肝疫苗。